科学研究
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
科研平台(团队)名称 |
科研平台(团队)简介 |
陈良无线电调试工技能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
该工作室于2017年10月获批,具备交流、展示、培训、研发功能,满足带徒传技、技术攻关的需求。工作室以指导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己任,为学生提供“师傅”和“练手”平台,通过真实项目把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锻造成能工巧匠。工作室培训技术攻关场地500余平方米,目前建设有成果展示室、项目研讨室、项目开发室、项目孵化室。完成了丰富的工作室环境文化建设,每年日常运行经费15万元。现有专用设备50台(套),价值97.459万元。 |
机器人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
该中心与重庆鲁班机器人技术研究院、重庆市机器人学会共建。由国家万人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领衔,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15人。协同创新中心以机器人应用工程为导向,针对教育、3C制造、娱乐等行业机器人应用工程方案差异、标准缺乏、无相对合理方案等痛点,构建从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机器人外部设备研发及选型、机器人夹具设计的全套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架构,形成技术研发、产业应用推广、技术培训、标准起草、修订、制定的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 |
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该中心为校企共建科研平台。平台主要以产学研培为核心,开展新产品研发、生产技术服务、智能制造装备开发,与企业联合申报科技攻关项目,共建实训基地等,培养智能制造领域高水平师资队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现有工业级熔融层积型3D打印机、三维扫描仪、工业级光固化3D打印机、加工中心、数控车床、高精度磨床、电火花线切割、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价值901万余元。 |
重庆电子信息应用技术推广中心 |
依托重电-华为ICT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华为、铁塔、重邮、信通院等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围绕5G+行业应用、高清云视频会议、MEMS传感器、移动通信系统与网络优化、嵌入式系统应用等相关ICT产业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信息通信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举办信息通信类学术交流论坛,提升前沿科技交流平台;编辑和出版相关学术专著、教材、专业文集以及科普著作,开展科普活动;开展ICT技术技能培训和竞赛。 |
许磊市级无线电调试技能大师工作室 |
该工作室于2021年经重庆市人社局批准建立,工作室以科教协同育人为特色,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骨干、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以规划谋求发展、责任驱动发展、竞争促进发展、激励调动发展,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增添新活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技能支撑。工作室专注于物联网领域技术创新攻关与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交流,现有团队成员共22人。 |
精密加工及在线检测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推广中心 |
该中心由技术开发部、技能培训部和创新创业及成果孵化基地三部分组成。其主要作用为智能制造单元在制造行业进行推广应用,对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和提升,同时对师生的创新创业成果进行产业孵化。 |
城市建筑智慧运维管理重庆市高校工程中心 |
该中心由重庆市教委2019年批准建立,由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领衔,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42人,中心以城市建设工程应用为导向,针对小区、公共建筑、基础数据运维管理难度大、数据利用率低、技术点散乱、缺乏高技能应用人才等痛点,构建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的全链条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架构,并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兄弟院校、行业龙头,形成“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应用示范”的闭环生态链。中心场地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拥有建筑用能系统分布式控制实验平台、高端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大数据可视化服务器、深度学习工作站等专属科研设备价值580万余元。 |
中国科协海智计划重庆海智基地重电海智工作站 |
重电海智工作站是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批准的海外引智科研平台。2021年,重庆市共批准设立10个,我校为高职院校唯一入选单位。海智工作站充分利用海智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强大引智功能,开展海外技术合作平台建设、人才引进、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决策咨询,认真做好海智引进、项目合作、国际交流、决策咨询等工作,把更多的重庆信息通信产业创新成果推向全球,助推中国职业教育和技术产品“走出去”。 |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庆)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中心 |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庆)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中心,由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联合重庆邮电大学、澳大利亚联邦工业与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研究单位、学者联合组建,重点围绕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关键信息通信技术等智慧城市关键领域开展工程实施、专项技术等方面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工作。 |
重庆高技能人才发展研究中心 |
重庆高技能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为市科协、市人社局、沙坪坝区政府、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共建,于2021年正式揭牌,为科技智库平台,主要开展高技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研究、高技能人才与技术创新研究、“智能化”改革与数字经济新格局研究;开展课题调研和撰写决策咨询专报,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决策。 |
2022年经重庆市大数据局批准成立,中心重点开展重庆市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开展校企合作横向科研课题研究;支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人才培养;开展科学研究,提升成员科技水平。 |
|
建筑运维多域异质物联网融合技术与创新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 |
针对建筑行业需求,围绕多域异质物联网学术方向开展建筑运维智能感知终端数据采集、建筑运维多域异质物联设备泛在接入等技术研究,研发基于元学习(Meta-Learning)的建筑运维管理数据分析技术。团队成员共计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2人,博士8人、海外经历人员6名,重庆市杰出人才突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重庆市科技扶贫员1人,南京市科技创业领军(321)人才1人,杭州市“双百计划”高层次人才1人,湘潭市“智慧物联”产学研融合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 |
生物检测三维重建技术创新研究群体 |
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群、重庆动漫影视高清数字技术支持平台,联合活性物质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于2020年入选为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15人。面向重大疫病防控需求,致力于解决生物检测探针与靶标精准三维结构和虚拟仿真检测机理的若干重大理论和认知问题,建立适用于生物分子的三维重构方法模型和实际检测体系。重点开展生物分子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基于靶标的虚拟探针分子筛选技术、基于生物识别的可视化呈现等方向研究。以科学研究为导向,探索虚拟现实专业人才培养广度和深度。 |
智能化网络安全防御技术与应用创新研究群体 |
智能化网络安全防御技术与应用创新研究群体为2021年市教委认定的高校创新研究群体,群体重点开展基于态势感知的网络安全智能防御技术、基于人工免疫的网络异常检测关键技术、基于粒计算和拟阵的行为审计技术、智能网联系统安全关键技术等领域研究,并由沈昌祥院士担任研究群体技术顾问。 |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技术与服务创新创业团队 |
团队自组建以来,坚持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创新创业成果孵化为目标,致力于开发以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和生产线, 以及应用于教育娱乐、医疗康复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 |